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关注 金鼎学社 公众号,免费领取AI赚钱指南,添加客服微信:qiniu1001  备注:7676

仰望长空, 历史的星光依然灿烂

相传他是黄帝的曾孙,尧的父亲。商代卜辞中以帝喾为高祖。帝喾一作俈,号高辛氏,居亳,即今亳州市谯城区。帝喾三十岁的时候兴起于高辛,成为高辛氏。帝喾成为部落首领之后,能够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,他体察民意,为老百姓着想,体察疾苦,迁都到亳州,制定二十四节气,所以有了帝喾迁都亳州设立二十四节气的故事。唐《元和郡县志》;“高辛氏故城在谷熟县西南四十五里,帝喾初封于此。”西汉孔安国曰:“亳郡,高辛氏之所都也。”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)《亳州志》载:“亳郡,高辛氏之所都也。”《史记》载:帝喾即帝位后:“聪以知远,明以察微。顺天之义,知名之急,仁而威,惠尔信,修身而天下服。”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亳州地处中原战略要地,自古即是群雄逐鹿场所、兵家必争之地。自商汤伐纣以来,亳州大地上发生过大小战争数百次,其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,不绝于书。《亳州市志》记载,从秦末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席卷亳州,到清代捻军会盟雉河集,亳州共发生有规模的农民起义16次①。这些起义,或在亳州建立政权,或以亳州为根据地,或把亳州作为前沿阵地,或作为反复争夺的要地。隋大业十一年(1615年),城父爆发了以朱粲为首的农民起义。大业十三年(1617年),谯郡发生张迁、黑社、白社领导的农民起义。元末,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建都亳州,建立“龙凤”政权。明代,亳州农民起义更是频繁,明正德六年(1511年),亳州饥民杨虎率众起义。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农民起义军一条龙万小仙攻克亳州。崇祯十四年(1641年)、十五年(1642年),李自成起义军两次攻克亳州。清咸丰年间,太平军林凤翔、李开芳部多次转战亳州。其间,捻军领袖张乐行也以亳州为根据地,配合太平军大举反清。足见亳州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春秋时期,楚平王谯城,把亳州一带作为楚国北部边境的重要依托。

秦末,陈胜,吴广令大将葛婴西克谯城,打开了西进的道路。

陈胜遇难城父集

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7月,900多贫苦农民在陈胜、吴广的率领下,于蕲县(今宿县)大泽乡揭杆而起,举起反秦义旗。起义军北攻彭城(今江苏徐州),而后向西攻下谯县(今亳州),在谯稍事休整,再向西攻下陈县(今河南淮阳)。占据陈县后,陈胜自立为王,号“张楚”。12月,起义军遭遇秦军主力,陈胜率军转移到城父(今谯城区城父镇),被车夫庄贾所杀。陈胜遇难后,各地起义军仍继续进行斗争。陈胜部将吕臣率领苍头军,两度收复陈县,并处死庄贾。陈胜起义当初以亳州为重要依托,打开西进攻秦的道路。失利后又退至亳州,于城父不幸遇难,在亳州历史上写下悲壮的一页。

西汉,谯县设材官领兵。东汉建武十八年(42),豫州刺史治于谯,谯成为东汉军事战略要地。

东汉末,曹操起兵董卓东吴,皆把故乡谯县作为自己的后方基地。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东晋祖逖设镇于谯城,北魏在南兖州置都督府北周改为总管府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隋置都尉,副都尉领兵。

隋末,朱粲(恶贯满盈)率家乡子弟揭竿而起,给隋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。

唐复置总管府,都督府,又置谓亳节度使,宣武军节度使,亳州节度散兵马使,游奕都知兵马使。(辖谯、亳、宋、颖、沈、北荆六州,30余县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唐代时,亳州鼎盛,为天下十望之一

黄巢在亳建“王霸”

黄巢,曹州冤句(今山东曹县西北)人。屡举进士不第,以贩私盐为业。有次途经亳州,染病在身,贫苦交加,投身城西丛林寺(后名护国禅院)。寺内主持卞律和尚深慕黄巢才华,认为将来必成大器,留黄巢在寺中调养。数日黄巢病愈,深感卞律和尚礼遇之恩,二人随为莫逆之交。唐僖宗乾符年间,连岁凶荒,黄河以南尤其严重。乾符二年(875年)初,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(今河南长垣东北)发动起义,唐未农民战争爆发。5月,黄巢募众数千人响应。乾符五年(878年),黄巢聚师亳州,再会好友卞律和尚。同年,王仙芝在黄梅(今湖北黄梅西北)战死,尚让率余部奔亳州与黄巢部会合,推黄巢为黄王,号冲天大将军,建元王霸,署置各级官吏。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从亳州出发再度北上,克沂、濮等州,然后沿黄河南岸西进,攻占洛阳。公元880年12月,黄巢起义军击败唐军,浩浩荡荡进入长安,建立“大齐”政权,将年号“王霸”改为“金统”。黄巢在亳州建立的“王霸”政权年号虽仅存两年,但在亳州历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页。

五代后梁置宣武军,防御州后唐改防御州为团练州后晋复改为防御州。北宋,亳州为集庆军节度,设都统制,副都统制领兵。

宋、金、蒙古对峙,亳州成为逐鹿的战场。(除了南宋早期、端平入洛几年,被女真占据100多年)

元末,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拥韩林儿称帝,定都亳州。

明末,李自成为打开东进的大门,两克亳州,杀知州何燮 。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亦曾攻克亳州。

闯王怒杀何知州

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4月15日,李自成起义军第二次攻克亳州,生擒知州何燮,劝降不从,斩首于市。现亳州城西北45华里的牛集镇李庄村的李自成栓马树,传是李自成当年率军路经此村,曾栓马于这棵树上。李自成兵退后,5月,明政府从南京调一位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科学家宋应星任亳州知州。宋应星在任不到两年,为亳州百姓做了大量好事。修葺城池、兴建书院、恢复商贸、推广农业,兴办各种手工业等,使战乱后的亳州经济得到迅速振兴。宋应星一直到崇祯十七年(1644年)3月明朝灭亡,才不得不离开亳州。

清咸丰年间,为反抗清朝统治,张乐行聚众为捻,征战10余年,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。辛亥革命,淮上进军亳州,血染城郭。

捻军亳州举义旗

捻军初称捻子或捻党。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活跃于北方的重要农民起义军。“捻”为淮北方言,一捻就是一组、一群、一部分人。小捻子数人、十数人,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。捻子最初活跃在安徽西北部、河南东部、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。以破产农民、盐贩和无业游民等为主要成员, 以抗粮、抗差、吃大户、打富济贫等为主要活动。经常在苏、鲁、鄂、皖一带护送“私盐”,不断与清军发生冲突。咸丰二年(1852年),亳州捻党首领张乐行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。次年,太平天国北伐军经过安徽、河南,捻党纷纷响应,从此与清廷展开大规模武装斗争。咸丰五年(1855年)2月10日,捻军进攻亳州涡北一带,斩千总齐东兴。8月 ,各路捻党首领会集于亳州雉河集(今涡阳),公推张乐行为盟主,建立五旗军制,组成统一的捻军。捻军兴起后,与太平军协同作战,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抗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力量。

抗日战争爆发,亳州又成为中华儿女英勇杀敌的战场。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抗战时安徽为何没沦陷过(安徽抗日时期的沦陷区)

不要光看安徽地图应该看中国地图




启牛手游平台充值1折起,添加客服微信:709425133  备注:领福利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0942513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76760.com/15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