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 金鼎学社 公众号,免费领取赚钱项目,添加客服微信:qiniu1001 备注:领取项目!
泾阳三原丧葬民俗,殡葬礼仪
(各地风俗不同仅供参考)
清河清风,马宁
2022、9、19于淡马村
第二部分
守灵:孝子遵礼成服后就需要24小时轮流守灵,过去叫守丧。一直到出殡,有人来祭拜时孝子孝孙要还礼致谢。
跪草守灵:古时妇女生产时会在身下铺些柔软的麦草,所以古时生娃叫落草。孩子出月后就把这些麦草捆起来保存。当母亲去世时把这些麦草装起来跪在上面。长跪不起表达不忘父母养育之恩。这就是跪草习俗的由来。有些跪毛毯,棉垫子是不对的。
守灵的意义和禁忌:在这里我说一下这个守灵,为什么要守灵,也叫守夜、守丧。还有守孝的一些禁忌。
在先人仙逝后,直系后辈的亲人要守候在灵旁边,直到下葬。守灵的人一定要保证灵堂内灯火通明。烧纸上香,香火不断。以示后继有人。人死去后人的灵魂是会离开身体的。但是灵魂去阴间之前要回来探望。因此子女等晚辈要守在灵堂内等待他的灵魂回来。保证这长明灯一直亮着,昼夜守候。为亡者照亮回家的路。香火的烟雾也是给亡灵指路的。香火烟雾飘的方向就是亡灵走的方向。如果香火断了亡灵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。否则亡灵要多走很多弯路还要受到很多折磨。
人刚去逝时三魂未离七魄不散,虽未轮回,但阴使(阴间的使者)便已知晓。为亡灵守夜烧香也是在帮他积累阴间的福、德。守灵还可以防止猫咪接近灵堂,猫的阴气太重来灵堂不吉利。也可以防止蚊蝇等昆虫,老鼠、狗狗等小动物骚扰亡灵。
守灵注意孕妇,产妇不要去灵堂,去时衣服一定要戴好红布条。即使直系也一样。
守灵时,若后人直系血亲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,新婚人务必带好红白孝布,以免喜煞冲白煞。从而不光导致先人不得顺利西去,后人也更受呼气影响不断。
守灵时,素颜端庄,不可佩戴首饰,男子不可穿短裤,女子不可穿裙子,不可披头散发,不可浓妆艳裹,尤其是不可穿拖鞋,露出脚趾,就是夏天守灵也要坚持忍耐。(其实这也是成服后的规矩)
守灵时,不可闲言碎语,嘻嘻哈哈,尤其是后人不可为了先人葬礼之事在灵棚内争吵。后人纵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应让先人体面的走好人生最后一站,再行解决也不迟。
守灵时,不可在灵棚内男女暧昧,不可在灵棚、灵堂、孝房内发生任何淫乱行为,不然轻者霉运不断,重者精尽人亡,血光横死。
守灵时,若有胆小害怕白事葬礼之人,还是别去为佳,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。守灵时若受到惊吓,是最不好收魂的,也是最难复原的。
守孝:直系孝子的守孝时限参考前边的五服礼制,守孝期内,先人若托梦给后人交代一些事宜,均应按照先人遗愿打点明白为佳。万不可糊弄死人,以免孝气不散,霉运缠身。
守孝期内,先人各个祭日均应妥善祭拜,万不可遗忘。如有遗忘,均应联系信得过的堂口师傅帮忙化解为佳。尤其是七个“七日祭”及“百日祭”不可忘记。
守孝百天内,其后人男女皆可婚配;超出百天之后,三周年祭日之前则不可婚配。守孝百天内,家中如有新生儿出生,则需祭祖禀明,以免孝气压新人。
五岁以下的儿童不宜来灵堂,怀孕的妇女不宜来灵堂和坟地。不宜接近尸体。可能是小孩心灵比较干净,三魂六魄还未发育全,能看见灵魂,容易受到惊吓。如果孕妇和逝者感情太深一定要来探望,要戴好红布条探望。
孝子在点纸烧钱时一定要动声哭,不烧哑巴纸,否则不吉利。在家里和坟上烧纸都要动哭声。
酵子罐罐:也叫吃食罐,灵堂前的香案祭台,除了摆放果品,献饭等祭祀品外,最重要的还要放一个吃食罐,我们这里灵堂设好即放,先放点酵面,每到饭时女儿,要给逝者先献上饭,要让亡灵先用餐,比如是母亲,嘴里还要给母亲说一下,叫声妈妈吃饭了,这时献饭时子女要动哭声。完了要把给母亲吃的饭象征性的放一点到吃食罐里,之后大家才能用饭。而且吃食罐里放食物也有讲究,比如不能放豆芽菜,说这样后辈会是罗锅。不能放辣子,后辈得红眼病。不能放粉条,后辈会黄鼻两桶,流长鼻涕,出不了人才。不能给里边放面条,因为面条寓意连续不断。吃食罐随下葬一起放墓室。放在棺材大头的左边。有些地方放石榴,葱,钉子或顶针,香菜,酵面,献饭等。石榴代表多子多福,葱代表聪明伶俐,献饭代表衣食无忧,钉子代表人丁兴旺,香菜代表书香门,酵面代表发財等,都是后人们希望亡者保佑后代,对美好生活的希望。
乐人:过去叫龟子,有的当面叫乐人,背后叫龟子。现在叫乐队。唐朝时西域龟兹(qiuci)人被汉化融入汉人中,龟兹人能歌善舞,以奏乐为生,过去的乐人大都是龟兹人,有人把龟兹念成了鬼子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乐人一般在正式的葬礼前的下午到场,来了鼓乐先高奏几曲以示葬礼已经拉开序幕,每一位客人进门必须奏乐,直到这个客人上礼上香祭奠完毕止乐。
出纸:(出子)还是寓意多子多福。
咱泾,三原地区有个特别的讲究,就是在人去世时第四天的四五点钟,儿女要在大门口挂一个七八尺长的纸钱做的筒纸,也叫蟒纸、大纸。在筒纸的上方有个斗,斗上插着五色小旗,直到过七期时一起拿到墓地烧了,筒纸传说是一个白色神蟒蜕的壳,(关于神蟒的传说好像和西岐灭周,和姜子牙有关。)说是人的魂魄要通过筒纸到上边的斗,才能去往黄泉路、登望乡台。或者是上天。如果是逝是男性挂在上首,左边,女性挂在右边,挂好后,放一挂鞭炮,点三根香拜一拜。这就叫"出纸"、出子。出子时唢呐伴奏。
出服牌:出”服牌”就是出纸时把讣告一同贴出去,就是前边说的"讣告",就是直系服孝的人名单。然后上几根香拜一拜。过去人们还有保存着当家谱用。
七单:出纸时也一同贴出。倒下头当日算起,每七日为一期,共七期,一三五期是大期,二四六小期,七期是尽期。
关于“请灵,迎灵,安灵”。现在叫”请先人”,”迎先人”,”安主”。
朝祖请灵:俗称请”先人”。也叫请主,是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。要举行隆重的仪式。全体男孝子,(守灵的除外)要到先人的墓地请先人亡灵回家归位。这就叫请灵,请先人是拿着先人的照片,去的时候是照片面向内,回来时正面向外,乐队伴奏到先人坟上烧纸鸣炮,有的还有祭品,过去还有宣读请柬,说明是因何招回。现在就默默的念叨。就算把先人请回来了,请灵到家门口时,屋里的女孝子要出门跪在门口两边迎接,唢呐紧随,鞭炮齐鸣。女孝子哭出来迎,这叫迎灵,有的人家是一个一个请,有的是一次集体请回。过三年也是要请先人的。咱们这里叫迎先人。请灵是先请家族老先人老祖宗,再请祖父辈,父辈,如果夫妻有一方先去世也要请,平辈先离世的亡灵也要请。(过去则是从小到大请)
扫墓:有些地方叫暖墓,我们是孝子到墓地扫墓,手里提着量米的斗。里边是一个小扫把,乐队伴随,孝子亲自下到墓室打扫。这其实就是暖墓,意思后辈给老人烘房里,把墓里的土装一点放到斗里带回来,到门口要鸣炮奏乐,扫回来的土要放到水缸旁边,这个和五行有关,所谓水来土屯。到打怕时再带到坟上。
迎礼:就是孝子、乐队列队到城外迎献饭。跪拜大礼,叩头,迎纸扎狮子和重要亲属的贡品等这就叫迎礼。也叫迎”盒子”、”迎饭”。迎礼回到家门口要鸣炮。再举行献贡品、参拜、奏乐。迎礼有很严格的顺序,亲疏远近、辈分高低为序。迎盒子时,被迎者要给乐人打赏钱。三元两元都行。从老外爷家,舅家,姑家姨家,女儿婆家,侄女侄孙女家,儿媳妇娘家。孙媳娘家等。
礼房:过白事也设礼房(账房)现在基本上都是上现金,过去人们没有现金,一般上条子,就是布匹,被面,太空被,毛毯之类,挂在家里的四周。然后别人有事再拿出来给别人行礼。
祭奠仪式:迎礼完毕后正式的祭奠仪式开始了,每位来客进门时乐队须奏乐。祭拜时上香,奠酒,作揖扣头时伴奏不能停。
众孝子跪在灵柩两边还礼致谢。男行三叩九拜大礼。女行万福礼,也是九拜。祭奠的次序和迎礼一样。首先是老舅家,舅家,姨家,女儿,女婿,侄女,侄女以及女婿,孙女、侄孙女和女婿,儿媳娘家,等依次最后是朋友,街坊邻居,乡党。祭奠活动一直从黄昏到深夜。过去有钱人还请道人念经超度亡灵,叫”佛事”。
挂"却檐":追悼仪式里有两个重要环节就是儿女为逝者挂"却檐"挂却檐时乐队奏乐。像匾额一样的白布挂在房檐上,上边写有流芳百世,功德无量,德范长存,等字样来为逝者歌功颂德,。
披红:再就是长辈为孝子披红,给在老人行孝的人身上披上红布,一般都用红被面,有的一个人得到很多人的披红,所以身上披有多条被面,来表彰行孝的人,这是很高的荣誉。披红即是奖状又是奖品,也是弘扬正能量。传扬孝道文化。现在被面实用性较小,有些地方改成了现金。儿子一般是舅家人给披红,媳妇是婆家人逝者的女儿给披红。
本来披红是表彰行孝的人,可是没行孝的心里不平衡,或者脸上挂不住。所以很容易闹矛盾,兄弟,姺姤(妯娌)间翻脸。现在挂红包好,都有、就是红包里边的多少不一样。既照顾了大家的面子,又表彰了行孝的人。有些怕得罪人不管媳妇儿子孝不孝每个人都披红,等于每个人都给发个奖状,已经失去原本的意义。
封棺盖:人常说盖棺定论。用胶汁封住棺盖,再用麻纸糊上。
悬灵:在祭奠仪式中有个重点仪式就是"悬灵",在灵柩升高,悬空放在两个长板凳上支稳。就叫"悬灵"。也叫升灵,升棺,寓意后辈升官发财之意。玄灵时把灵堂原来隔的席子撤换成白布。悬灵时鞭炮,鼓乐齐鸣。烧纸化钱,全体孝男孝女动哭声。这叫点纸。祭拜仪式达到最高潮。
点戏:仪式完了后还有为老人”点戏”点歌热闹一番。点戏一般都是关于孝道的戏,也可歌曲,乐器独奏,不可乱点,不可点猪呀样呀送到哪里去,辕门斩子,今天是个好日子等喜庆曲子。
祭轿:我们这里在下葬的先天晚上把灵床放在主家门口,里边灯火通明,放有童男童女,八仙保佑,算是祭轿。有些地方孝子在乐人伴奏下撒酒磕头叩拜。有的地方叫拜轿,意思保佑明天送葬一路平安。
起灵:待到第二天抬埋人从屋内拾好灵柩、把灵柩往外抬放在灵床之上用绳捆结实,龙头棺罩压顶,准备起灵,起灵前来客还要祭拜,这时比较简单些。孝子举哀,女孝子动哭声,扶孝子的人把女孝子从灵堂里扶出来领到灵床后边。起灵时所以男女孝子都要吃一口食物,哪怕象征性的吃点也行。一定要在太阳出来前下葬。起灵”时间一般为早晨太阳刚露头时,即“日出卯时”。古历法的“鸣吠日”,取金鸡鸣,壬犬吠,上下相呼,亡灵安稳,子孙富昌之意。
出殡:出殡,高寿的可以迟些,特别是百岁以上的可以更迟。这是喜丧,就是丧事当喜事办。可以到九,十点都甚至中午。
起灵出殡时灵堂前烧的纸灰,香灰,和用的一些砖石土块等也要一起带到坟上。
起灵是把灵柩从屋里抬出来,放在灵床上。而出殡是抬起灵柩去往墓地,抬灵是十六抬,也有二十四抬。可以换肩,可以换人。前呼后拥。不能着地,且要平平稳稳,徐徐行进。吹鼓手(乐队)吹吹打打,一路还有专门撒纸钱的。一是祈求各路神灵开路放行。再是打点一下路上的小鬼。
最前边是礼炮队、和纸货、献饭、乐队。一路鼓乐,炮声不断。长子怀抱遗像。男孝子牵着大绳,在大轿的前边。轿子后边是女孝子女孝子一路哭着,有专人扶孝子。再后是亲戚朋友随后。
摔纸盆:出殡时要摔纸盆,我们这里是出殡开始走时在家门口摔,有些地方是在第一个十字路口,由执事或舅舅扶长子或长孙把纸盆举过头顶,摔的越碎越好。寓意岁岁平安,过去有谁摔纸盆就是可以继承家业之说。泾三原这里一般是长子长孙。所以过去有很多人挣着摔纸盆。有些地方是顶纸盆,有些地方是把纸盆带到墓地。
那么为什么要摔纸盆?在家里停丧、打设灵堂这几天所有烧的纸钱都在里边,传统的话是这是老人的家当,祭奠仪式中送来的香火钱都在这里,象征老人一生的荣华富贵,摔碎容易带走。摔盆的人就和老人建立了继承关系。
扯纤:说是古时埋人用木轱辘车叫舆,孝子要用绳子拉着舆走,于是演变成了扯纤,还有说是周文王给姜子牙拉车请贤的传说演变而来的。男孝子要按亲疏长幼次第女婿于灵床前边,跪在地上,一手拄纸棍,一手扯大绳(白布,系于灵床龙头,过去叫丧舆,长约三丈六尺),俗称扯纤。放声痛哭。管事或司仪高喊“起灵”。哭声一片,鼓乐齐鸣。女孝子的次序是长媳妇,媳妇,女儿,侄女等按长幼之分,最后是女宾客。
扯纤一般是男孝子走在灵柩前,棺和官是谐音,走在灵柩前寓意走官运,取意吉祥。女孝子扶在棺后意思辅佐男丁走官运的意思。
铭旌和引魂幡:铭旌上写着亡者的生辰,生平等,请修养高的先生写,有一定的格式。在安葬队伍的前边撑着,关中西路有些地方有引魂幡。引魂幡一般要用柳枝撑着,为什么要用柳枝,柳和留是谐音,古时候人们折柳枝送别客人以示挽留。这里就是留恋之意。也是长子长孙打着。我们泾,三原这里没有这个,我们是用照片代替。铭旌仪式,迎铭旌和迎礼一样,比较浓重,要拜铭旌。
其实铭旌是丧礼中在灵柩前的长旛。有些地方是男的是蓝色,女的是绿色的,高寿用红色的,现在一般都用红色的布帛。宽是尺三,长是七尺五做的旗帆。一般是女婿,侄女女婿,孙女女婿,外甥女女婿送。三日拜铭旌,鼓乐相迎,叩拜降香。挂在灵堂前边或右边。
铭旌归故里,猿鸟亦凄然。
铭旌同“明旌”,也叫“旌铭”简称“铭”。类似于引魂幡,写法主要写逝者生前生平,职位等类似于墓志铭。铭旌有的地方随下葬一起,有的在入殓是盖在最上面。而引魂幡是下葬后插在坟头上?。铭旌和引魂幡的作用都是开道引路,让路上的孤魂野鬼回避。
凡灵床所过之家,老人都在门口目送灵柩。主人均在门口放火化纸为死者送行。
泾三原送葬还有个忌讳就是同辈不同路,同辈份的人要和送葬的队伍分路走,害怕一块被带走呀。
压灵:就是提着纸货笼一路走着撒纸钱,祈求各路神灵通融保佑一路顺利,平安到达墓地,走在灵柩前,让灵车不能走的太快,稳稳当当安全到达。
下葬:下葬是整个殡葬礼仪的最后仪式,下葬前的所有环节都叫做殡,下葬完了就完成了安葬仪式。
净棺:到了墓地下葬时,孝子要到最前边看,俯下身用黄纸或孝布搽试棺木以净棺,调整方位。帮忙的乡党在墓室放上逝者生前的随身用品,喜爱的物件,还有童男童女塑像,小桌小凳,茶具碗筷,长明灯等物品,等随葬品。但是不能放皮毛制品。为什么不能放皮毛?传说是怕将来转世投胎做牛做马永世不得翻身。
封土券坟:完了开始砌封墓门。砌封过程中,女儿、外甥须给砌封者红包,烟酒。砌封完毕,封土全坟第一掀土首先是长子长孙开始,用手捧些土或用工具埋土。依次长幼,亲朋。下来乡邻们开始填土堆坟,孝男孝女边放声痛哭,边向帮忙乡邻磕头致谢。所有孝子跪!乐队不停。最后烧纸化钱,重孝子解开腰间麻绳。
撒五谷:有的地方是把五谷装在棺材里,或包起来,或罐装,叫五谷压棺。坟莹堆好后要撒上五谷种子。撒种子的时候还有说词,吉祥话:一撒长命百岁,二撒富贵双全,三撒人丁兴旺,四撒四季发财,五撒,五谷丰登……
在南方江,浙一带也有撒五谷只说,这个时候先生会说“手捧天生五谷丁。神龙赐我百万兵。弟子今日亲手撒。撒去五方压煞星。一撒中天藏真龙。时来运转大恒通。再撒青龙护穴位。后代子孙永昌宁。三撒降住白虎星。福禄缘缘寿门庭,四撒朱雀镇明堂。旺家旺业旺运场。五撒玄武坐北斗。盘龙卧虎运千秋。”寓意后辈五谷丰登,也寓意把生前五谷都带走。
然后在上边插上一些花圈,纸狮子放两边守护亡灵。插上孝子手里拿的纸棍,纸棍按白黄红从上往下依次排列。就是安辈分从上往下插在坟上。
琴台:。在坟前磊一个简易的祭祀台,这个台形似楼阁,我们叫窑窑,这个楼阁就叫琴台,再摆上水果,糖果,献饭,点上香蜡。夹上几个馍埋于坟两侧。把剩余的花圈,其他的纸钱,纸货,逝者生前用的衣物,等烧了。众孝子磕头叩拜。
琴台的典故来自于《伯牙摔琴》的传说。古有"俞伯牙摔琴谢知音"今为香炉祭祖先。礼毕孝子就要把头上长长的吊孝布挽起缠绕在头上。烧纸,男孝子作揖扣头,女孝子跪地”哭吊”,乐队奏乐。
男争坟,女争门:在刚埋葬完老人后媳妇妯娌(姺姤)们都要急匆匆先回家抢门,寓意和继承家产有关,而男丁们一定要看着把老人葬好,坟上的所有事弄好才回来。现在这只是一种传统风俗文化,和继承家产无关。
据说孝子回来时不能回头,怕亡灵再跟回来。
安灵:孝子埋葬了亲人回来后再到灵堂叩拜,把老人的灵牌(照片)安置在中堂,这个灵堂里的纸搂和祭台不撤,在祭台的后边另放一个长凳子上边再铺上被褥。直道七期,楼楼到百日拿到坟上烧了。”安灵”时孝子们要行大礼磕头叩拜。
孝子谢礼:回家后主家宴席答谢帮忙的和来宾。一般要让打墓的上席,抬埋的先座。客人最后坐席。孝子叩谢乡党。看酒。
喜丧:以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世都可称为喜丧,可贴红对联,过去人活六十叫花甲之年,六十年为一甲子。七十叫古稀之年,人活七十古来稀,活到八十自然是天大之喜,有经济条件的还过八十大寿庆贺。喜丧就是庆祝老人高寿而终,也不是说老人去世都高高兴兴的,喜丧就是福,寿,全,够这三个条件才算是喜丧。即全福、全寿、全终。全福就是老人多子多福,人丁兴旺,四世同堂。全寿就是八十岁以上,现在应该是九十以上,寿终正寝。全终就是,善终,老人一生积德行善,功德圆满,圆满过完一生,无疾而终,不受痛苦。喜丧的流程和一般丧事一样,不同的是比较热闹。家人不必过于悲痛。
复二:传统叫法叫圆坟,也是祭祀风俗的一种,泾阳三原一般是安葬的第二天,有的地方是第三天,儿女媳妇孙子侄子等都要去,主要是给坟上培土,修坟,也要贡品烧纸上香叩拜。
打怕:亲人刚入土头三天的徬晚要到坟地打"怕"。传说"怕"是一个怪兽,人的魂魄见了都很害怕。孝子用竹笼提上麦草,就是灵堂两侧孝子跪草袋的草。绕墓周围焚烧。其用意是为孤独寂寞的祖先壮胆。
旧时各地讲究葬后设庐于墓,由孝子素食护冢,后来逐渐演变为围墓以薪,点火烧之,名叫打怕。
就是在坟地一周点上火,然后敲着盆或桶围着坟莹转圈,嘴里还要喊,爸爸,或是妈妈谁的称呼说"爸爸,爸爸"你不怕,儿子给你来打"怕"。儿子给你敢走"怕"。……然后胆小的孝子扔下棍子撒腿就往回跑。
七日祭:也叫过七灾,就是过七七,从逝者咽气之日算起,也叫烧七。儿女孝子,近缘亲戚必须参与。主要是过头期三七和五七,特别是五七。单数为大期,在过七的前一天晚上,孝子和亲友在灵堂聊天,回忆亡者,上香蜡,点纸,祭拜,第二天上坟摆祭品,鸣炮,烧纸。在坟地侧面埋上逝者爱吃的,叩拜。如果在逢过七时正好是阴历初七或初八,要给坟上插个伞,啥伞都可以。传说在黄泉路上遇七,八的日子小鬼要鞭打亡魂。这时逝者的魂魄就可以躲在伞底下。
百日祭,头周年,二周年。流程和过七灾一样。
上新坟:第二年上”新坟”在清明前。最后到逝者生日时再给老人过最后一次阴间生日,叫过"祭"
清明祭:每年清明,清明节祭祖要清理坟上的杂草,修复坟头,从远处给坟上添新土,这也是一种孝道,寓意后辈添福添寿,后继有人。再给坟头压一些烧纸。摆祭品,焚纸烧香,磕头叩拜。
寒衣节:每年农历十月一除烧纸外还要烧棉衣外套等。冬至,过年,上坟烧纸祭拜。还有一句口诀说的是这个时间……冬至黄昏年半夜,十月一日鸡叫欢。
除夕请先人:过年时年三十晚上是把先人请回来敬在神位上,请先人时大门必须敞开,(没有下葬前叫灵位)摆上贡品,设香案,点蜡上香,磕头。在家里过年,十五晚上送出。十五晚上在坟上插上红灯笼照亮先人回来的路,请先人和葬礼上的请先人差不多。过去过年就在家里的遗像前烧纸祭拜,因为过年时都要把先人的照片请出来敬在中堂,摆上贡品。相当于先人已经回来一起过年了。现在变了都在坟地,这个应该不对。
传说人有三魂七魄,死后七天去一魄,七满魄尽,一年去一魂,三年魂尽,,所以要过“七期”和三周年。三年脱去孝服后,可以说守孝结束了。可以免去灾祸,得到很多福报。
按照古人的传说,是人死后七天后投胎,还有人说是七七四十九天内投胎重生,也有三年时死去人会投胎重生的。所以说过三年是"喜事"。
禫祭 :俗称三周年。
三周年是逝者最后一个特殊的祭奠礼,咱们泾阳三原这里叫脱孝服,在农村非常隆重,不过现在由于有疫情,大部分人简化了。
一年一祭,连续三年。所谓“三周之期,设坛祭奠”。禫祭日与丧葬日一样隆重。程序仪式也一样。富裕人家要大肆铺排,白事当红事过。小红灯笼从灵堂挂至大门口。三年时不播放哀乐,秦腔或歌曲均可。请执客、乐人,搭棚、起灶、杀猪、宰羊,请厨子。礼行三献,乐奏九章。也是穿白戴孝,祭奠亡灵先祖,宴请宾朋亲戚。次日上坟祭奠,去时全身孝服,上香点烛,焚化纸钱,礼仪完成,脱孝换吉,意取服去福来。过去门口贴着黄对联,午时过后要换成红对联,现在直接贴成红对联。并将家中灵牌换成神主,丧葬习俗至此完成。
立碑:三年仪可以立碑,也可以清明或是祭日立碑,如果夫妻一方还在世也可以缓几年,等另一方百年之后一块立碑。立碑一般是提前立好,用红被面包好,在接碑时先绕一周检查一下,在碑前设香案,然后由亡者的舅家人和自家人一起揭开红被面。儿女媳妇用提前准备的毛巾擦拭墓碑,由舅家人或有德望之人宣读碑文。孝子上香叩拜,鸣炮奏乐。众亲友叩拜!
过去除了有功名、有身份的人家或家境富裕的人家造墓碑、设牌楼外,一般人家均很少立碑。但近年来,多数人富裕起来,立碑习俗盛行。立碑上坟祭奠仪式完毕,最后一项就是脱孝服,寓意去服得福。
现在社会上不提倡太大办葬礼,不要铺张浪费,不许互相攀比。大家穿衣吃饭看家当量力而行。村上一般都有红白事理事会,要求过事的烟不超十元的,酒不超五十元一瓶的,席水是四个菜或不超多少等限制。
补充几个概念问题
凭吊与吊唁的区别为:一、指代不同1、凭吊:对着遗迹、坟墓等怀念(古人或旧事)。2、吊唁:祭奠死者并慰问遭遇丧事的国家、团体或家属。二、侧重点不同1、凭吊:对着遗迹、遗物、遗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感慨往古的人和事。2、吊唁:亲友接到讣告 后来吊丧。并慰问死者家属,死者家属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。
悼念:是为对死者哀痛地怀念。
悼唁和吊唁的区别为:意思不同、身份不同、行为不同。一、意思不同1、悼唁:悼唁意思是悼念死者并慰问安抚家属。2、吊唁:吊唁意思是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。
二、身份不同1、悼唁:悼唁的身份与死没有亲属关系,只是朋友或同事或同行同知等。2、吊唁:吊唁的身份是与死者有亲属关系。三、行为不同1、悼唁:"悼″者悼念只是鞠躬,可以致有文字形式的悼词。2、吊唁:"吊″者的祭奠只是要跪拜行大礼和哭的,而没有文字形式的悼词。吊唁是一种怀念死者的仪式,而悼念是指对死者哀痛地怀念.是一种心里形式。悼念是对死者哀痛地怀念.悼的意思是悲痛;哀伤 。
祭和奠字的区别
“祭”和“奠”两字的含义差别不大,都有祭拜、悼念、祈福的意思,但在具体用法上,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。
简单来说,逝者下葬之前要用“奠”,下葬之后要用“祭”。
“奠”字上中下三部分结合起来,含义就是拿来酒肉祭祀逝者或神灵,向他们祈福。
凡是用到“祭”字的人,都是跟逝者关系亲密的人。
第一,“奠”的本义是指在地上摆上酒肉,让刚刚离世的亲人享用,表达了生者对逝者深厚的情感,感情色彩更丰富一些,“祭”字比较严肃,掺杂的感情色彩较少。毕竟,亲人离去对生者来说,是痛苦的事情,生者不愿意相信他已经死了。
古人认为,人的身体死亡后,他的灵魂还没有离开身体,灵魂需要享用食物,有了食物的安抚,灵魂有可能就会附体。因此,对下葬之前的逝者进行悼念,一定要用“奠”字。
当逝者下葬以后,生者和逝者的“生死两重天”已经成为事实,此时,即使再悲伤也无法挽回逝者的生命,首要任务就是安抚好逝者的在天之灵,像生前一样善待逝者,需要在祭台上摆上逝者生前爱吃的东西进行侍奉和祭拜,此时进行悼念活动,要用到“祭”字。
第二,“奠”字和“祭”字衍生出“奠祭”和“祭奠”两个词汇,它们的词性不同,“祭奠”是褒义词,“奠祭”属于中性词。
生者对逝者用“祭奠”这个词,说明跟逝者的关系比较亲密。比如,农村人有在大年三十傍晚去祖坟祭拜的习俗,临行前,兄弟之间或堂兄弟之间会说:咱们去爷爷的坟上祭奠一下。走时会带上酒肉、点心、糖果等祭品,把酒在坟头洒成半圈,然后在坟头献上祭品。
“奠祭”的词性为中性,更像社交用语,只表述客观事实,不掺杂多少感情色彩。除过亲人之外,祭拜外姓人,乃至神灵,通常会用“奠祭”。
第三,以“五礼”来看,“祭”代表吉礼,“奠”代表凶礼。
古代汉族有5种礼仪制度,俗称“五礼”,分别为吉礼、凶礼、军礼、宾礼、嘉礼。
吉礼是指人们在各种祭祀活动里遵循的礼仪制度。
凶礼跟丧葬、灾难有关,是为了哀悼不幸之事而制定的礼仪制度。
军礼是指在阅兵、军演、战争等活动里遵循的礼仪都在此列。
宾礼是指外交和待客方面的礼仪。
嘉礼跟喜庆有关,包括婚嫁、宴请、朝拜、庆典等活动里遵循的礼仪。
人们在祭祀祖先或神灵时,都会选择在清明节、端午节、重阳节等重要节日里进行,目的是为了寄托哀思和祈福,求得吉祥平安,含有喜庆的意味,并且,祭祀活动每年都要进行,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,因此,被归入吉礼之列,出现“祭”字为宜。
人在去世后,亲人要为他设置灵堂和灵棚,以便亲朋好友来吊丧。在哀乐声里,家人披麻戴孝、哭着来奠祭。亲朋好友来奠拜时,家人要陪着哭丧,整个过程沉浸在悲痛、压抑的气氛里,因此,丧葬之事被归类为“凶礼”,以“奠”来表示。
当灵柩离开家门,逝者入土为安后,一切活动就由“奠”变成为“祭”,由“悲”变成了“喜”,代表了人们在情感上释然的过程。
?
?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076760.com/4381.html